文/冯兵绪
早上,窗外传来几声“布谷——布谷——”清脆的叫声。
不经意看了一下桌子上的日历,“今日小满”几个字映入眼帘。
哦,小满节气到来,禁不住想起邢西山里老家的那句谚语:“小满见三新”。“小满”一到,就可以陆续收获新麦、新油、新茧了。
恍惚间,那晃着细长麦芒的大麦浮现在脑海里。油菜地里那满是一絮一絮荚子的油菜棵子,青中显黄。
原旧小学院子那几间养蚕室里,那“上山”的老蚕结出的蚕茧爬满荆柴棵。
这些令人欲望满满的“三新”,将我的记忆闸门徐徐拉开……
记忆中的大麦就是“瘦长”,叶子瘦长、秸秆瘦长、麦穗瘦长、麦芒瘦长,就是麦粒也是瘦长的,大人们都说就跟麻雀的舌头儿一样。
当时,我了解的大麦与小麦区别大概就是成熟的早晚,大麦在小满成熟,比小麦提前了一两节气。
记得每年入秋后,生产队里种完了小麦,每家每户都会自动到田边地沿,甚至河滩边沿上深耕细捞、施肥播种,千方百计种些大麦。
那时候的麦地,还没化肥使用,除了底肥用一点儿肥田粉(大概是碳铵),大多就是靠农家粪了,有经验的老农说:麦地里使上了老羊粪,静等吃麦子吧。
待到第二年开春后,手指宽的麦叶青翠欲滴,油光发亮映照着农人的笑脸。
这时候,家家都会起早搭黑,利用一早一晚对大麦加强管理,锄草浇水灌大粪,都希望大麦的长势越来越好,能接济一段日子的口粮。
到小满大麦成熟了,就把大麦收割下来,背到队里麦场上或自家院子里。
因为大麦种植数量不多,暴晒几天后,就用打场板子或连枷(捶打麦子的工具)在上面反复拍打,检查麦头没有籽粒了,将麦秸捡出来,把麦糠和麦粒用簸箕仔细簸出来,把麦粒倒在房顶上晒干。
接着,就到碾子上碾成一部分大麦仁,再到磨房磨一部分大麦面。
这期间被称为“青黄不接”,小麦还没能收获,而上一年的口粮已瓮空缸净。
有余粮的人家是很少的,大多人家就只能靠剜野菜接济了,大多人家也都盼着大麦成熟,早一点进到嘴里。
邻居大娘常说,新大麦碾成大麦仁儿,熬豆沫汤可是香哪!
其实,大麦是粗粮,但在那稀汤灌大肚的日子里,能喝一大碗稠稠的麦仁儿豆沫汤,哪能不香吗?
等到如繁星般缀满枝头的枣花开了,空中弥漫着枣花香气的时候,河滩地上那一块块油菜就几乎收割完了,满地白花花的油菜茬儿。
那时候听父亲说过,油菜籽不能等熟透了再割,荚荚到了说青不青,说黄不黄,将熟未熟时赶紧收割。
过熟了,就会炸荚,减少收成;发青则含油少,出油率低。割好的油菜拉到打谷场,晒上几天,便自然熟透炸裂。
那时节,父亲带我和弟弟去割自家的油菜。我和弟弟几乎被油菜棵淹没。
看着父亲弯腰小心翼翼地割油菜,我总会猫起腰,把父亲割下的一铺铺油菜掐在一起。
弟弟钻到茂密的油菜棵里,给我藏“猫猫”。有时还掐几朵晚开的油菜小黄花,很是炫耀地给我。
望着小黄花悬着将滴未滴的露珠,我们都高兴地笑起来。
抱着那一串串颗粒饱满的油菜荚,沉甸甸的。
熟透的荚荚里滚圆的小豆豆如蝌蚪卵似的,黑褐色中泛着些许青黄,放进嘴里嚼一下,一丝油香在舌尖漫开。
耳边不时传来布谷鸟时高时低、时远时近的鸣叫声。
收回家的油菜荚荚,在院子里晒几天,母亲就会抽时间捶打出来,用簸箕簸干净,父亲再去外村的油坊挤出油来,我们一家就满怀希望到端午节吃炸麻糖了……
至于生产队时期,每队都养蚕摘茧的具体情况记忆不深了,但对在学校教室旁边空房养蚕的记忆尤新。
大概是清明过后,各队就在我们教室旁边的空房收拾一新,还进行消毒。几天后就见到在空屋里搭架子。
过段日子,就有几位妇女来管理蚕宝宝。
我们下了课,还从清理出来的残渣里,拣到几条白白的蚕宝宝。
蚕宝宝一天天长大,队里就派人砍来一捆捆叶大鲜嫩的桑叶。我们课间就会一窝蜂地去寻摘桑葚子。
只见大人们把砍来的桑枝条,挥动长刀将一片片桑叶削下来,喂给蚕宝宝。
本家六奶奶时常带几个婶子大娘来蚕室干活,不只是给蚕宝宝添加桑叶,清理蚕食,挑拣蚕宝宝上架子,还说什么“眠”了没“眠”。
后来听母亲说,蚕宝宝一天天长大,要脱四次皮儿的,蚕宝宝脱一次皮儿,就叫作“一眠”。
直到小满时节快到了,蚕宝宝身体一天天变白发亮,就要开始吐丝作茧啦。
这时候,队里就派人割来荆柴,捆成像扫帚那样一把把,统一靠在北墙处。
还看到婶子大娘们用大镜子照着停食的蚕宝宝是不是透亮,就可以放在准备好的荆柴上。
这时的蚕宝宝脑袋不停地转来转去,再吐出道道细丝,把自己封闭起来。
几天过去,荆柴把上挂满白色的蚕茧,就像一个个大枣儿。
那些妇女们说说笑笑把结好的蚕茧从荆柴上摘下来。采摘完蚕茧,春蚕养殖就算完成,采摘下的蚕茧就可以到收购站出售了。
“小满温和夏意浓,麦风细细垄头重”。
小满,不止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,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寓意着万物的生长已到达一个饱满而未满的阶段,承载着半熟的热望。
步入小满时节,恍若踏入收获金黄的梦中。一垄垄渐渐发黄的麦浪在一天天显得沉甸甸。
此时阳气日渐充盈,阵阵熏风催熟每株麦穗。
老辈人常念叨:“小满小满,麦粒渐满。”一语道尽庄稼把式对小满的农事经验。
小满,更是一种积极进取而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。
“满”,总让人想起满意圆满、美满达到极点的幸福和喜悦。
可“小满”这个似满未满的时光和意味,正是犹如朗朗夜空里的一弯新月,在未满将满之间,勾勒出无限的遐想。
作者简介:冯兵绪,男,生于1966年,邢台市信都区白岸乡朱温坪村人。现为中国报协集报分会会员,信都区作协会员。间或有集报文章见刊于《中国集报信息》,有散文见刊于邢台日报,牛城晚报,开发区报,信都报等。创建公众号“魅力太行”。
